随着年中稳经济政策暖风频吹 港股市场迎来复苏转折点

7月,香港回归25周年。跨过香江,东风浩荡。

25年时间,港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香港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香港市场得到了飞速发展,无论是从上市公司数量、还是市场总规模和成交额,都获得了跨越式的大幅提升。

而港股就像一艘张满帆的快船,25年后的今天,在东风和西风频频扰动之下,也正面临前所未有之挑战:中美网络安全分歧、中概股退市风波、俄乌战争、联储加息、中国反垄断政策频出、疫情反复,一连串事件对中国企业基本面构成了不小的挑战,也冲击着香港资本市场的信心。

而随着年中稳经济政策暖风频吹,港股市场来到了复苏的转折点上。2022年下半年,站在新时代的十字路口,港股的机会在哪?投资者又该如何布局?

 

一、港股行情是否已现反转?

郑剑:2022年3月以来,港股逐步反应疫情缓解和稳增长政策等利好信息,出现回暖迹象。港股背靠中国经济,相较全球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虽然与美股有关联性,但同时也有自我的发展节奏,今年以来也是逆市走出了独立行情。互联网监管方面,投资者需要一定时间去消化监管立法影响,后续市场会恢复常态化成长路径。

从中长期来看,当前是互联网行业阶段性的业绩低点,龙头企业的估值约处于十年前的位置,行业投资性价比较高,看好这一投资机会;从半年到一年的维度来看,互联网行业今年呈现U型的前低后高走势,行业基本面会逐级好转,而短期内各行业将呈现不同的反弹节奏,我们相对看好本地生活、短视频和电商业务,而消费电子、广告和传统互联网零售的反弹力度相对薄弱。

 

二、当下港股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投资

性价比如何?

郑剑:香港作为一个离岸市场,它的投资机遇一直来自于比较优势。从历史上恒生指数与美国标普指数、恒生科技与纳斯达克的走势来看,两个市场的相关性较高,偶尔出现背离的情况往往发生在中国出台独立政策的时候。但从长期维度来看,港股较易受到全球流动性的影响。

展望下半年,我认为港股今年年初至今的独立行情趋势可以持续。港股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正在好转,但美股上市公司业绩触底的时间可能会比中国要慢。而从估值上看,与中国科网类公司相比,美国科技类公司的估值仍处高位。因此港股现在具有一定的投资比较优势。

 

三、港股投资和A股有什么不同?

郑剑:A股通常要比港股提前三、四个月反映一件事情的预期,港股的反射弧会较慢,因为市场普遍比较认可港股市场的长期价值。

作为一个成熟市场,港股的机构投资者占八成以上,市场关注点集中在大约400只股票上,市场研究和预期都相对充分,因此投资行为会更保守和稳健。

港股的另一个特点是流动性较低,这也要求我们在选股过程中对高风险的公司更谨慎。

 

四、为什么说港股低估值只是一个幻觉?

郑剑:港股整体低估值的幻觉是由大量的、没有流动性的、没有机构关注的、低估值的中小市值的股票所带来的,而大部分港股股票在全球同行业相比都有估值溢价,比如互联网、电子、消费领域内的一些龙头公司,本质上还是我们中国的经济增速高于全球因此带来溢价。

回溯恒生指数的历史平均估值,可以发现它在全球主要指数中处于低位。但如果分行业结构去考虑,港股每天的成交额都集中在估值较高的中大市值股票上,有80-90%的公司是几乎没有流动性的,这些公司的估值在很长时间内都是非常低的估值水平,它们的体量太小,且业绩没有长期价值,因此很少有机构投资者关注。

我们投资港股从来不是冲着低估值,而是将商业模式放在首位。这些优秀的公司依托着中国经济实现了高增速发展,它们具有更高的投资价值。

 

五、如何看待中概股回归港股?

郑剑:中概股的回归对于A股的港股通投资者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而关于中概股回归对于港股市场冲击的担忧,主要来自于港股的流动性是否能够承托中概股的交易量,以及对估值的影响。我认为优秀的中概股公司有很好的赚钱效应,市场对于流动性的担忧也还是要回归对于公司经营状况的考量。

 

六、关于直播的新规对于港股短视频等领域

会有什么影响?

郑剑:我国在互联网领域监管的一般逻辑是,当有新兴事物发生时,先任其发展一段时间,并观察它的走势;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业务的参与者利用业务优势实施了对于民生有损的行为,这时监管部门将会介入。

去年的监管主要集中在电商、外卖、出行等与国家数据安全相关的领域。今年在短视频领域的监管已经启动了一段时间,从前段时间的主播纳税问题,到近期对于专业资质的要求,都属于行业内部针对乱象的整治。我认为这属于正常的监管范围,符合监管逻辑。

长期来看,行业的发展取决于商业模式是否符合老百姓的需求,是否能够产生真正的经济利益,是否能给社会带来福利。因此,短视频行业的发展逻辑是没有受到影响的。

 

七、对港股投资者有什么建议?

郑剑:对于互联网行业应该更乐观一些。互联网行业与生活息息相关,是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成长性较好,我认为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我们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增速应该更乐观。尽管从3月至今,港股相关指数有所反弹,但我认为仍没有回到常态的投资水平,市场仍有很强的自我修复动机和动力,因此我认为行业后市还是有空间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