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信基金多只权益产品累计亏损 肥了大股东置投资者于何处?

《金证研》沪深金融组 张艾 洪力

作为银行系公募基金公司,建信基金的规模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内持续增长已达6,000亿元以上,而旗下32位基金经理的团队在人数上也位居同行前列。
不过《金证研》沪深金融组发现,尽管产品线丰富,规模增长突出,但至今为止,仍有超过10只以上的权益产品累计收益率亏损。
从涉及的基金经理来看,多数的从业年限都超过5年以上,再看这些亏损产品的成立时间,皆是熊市初期或牛市尾部,似乎基金老将的业绩好坏也全靠A股脸色。

多只主动权益产品累计亏损 两只亏损超两成
今年股市的火爆行情令权益基金们咸鱼翻身,但普涨格局也让投资者眼花缭乱,从而失去了对“货真价实”产品的检验能力。比如建信基金在年初时宣称“建信基金旗下基金产品2018年为投资者赚取收益共计185.78亿元,位居全行业第2位,银行系第1位。”如果投资者要据此买入建信旗下的股票或混合型基金的话,长远来看,似乎并不是明智之举。
因为根据《金证研》沪深金融组的观察,建信基金旗下的债券型产品长期业绩要比权益类产品好。从累计收益看,最新数据显示,截止4月9日建信基金旗下有17只产品累计收益率亏损,如果除去2只指数基金外,剩余的15只亏损产品全都是偏股型。
成立于2015年4月的建信环保产业,是一只以环保为主题的股票型基金,当年的那轮牛市从2014年初开始,截止于2015年6月份,而进入到2015年,在环保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焦点之时,该行业股票也被市场寄予厚望,建信基金看准风向,恰合时宜的推出了这只环保主题基金。
牛市行情+热点主题让建信环保产业成立时规模就高达70亿元,但即便是最高时,净值也仅有1.09元,而且从2015年6月份,在市场全面回调的影响下,该基金也就此踏上了“不归路”。从累计净值走势可以清晰的看出,一直到2018年年底,其净值才出现触底,并在今年前几月里出现反弹,即使是在2017年的牛市里,该基金也顶多是横盘震荡,盈利情况也不明显。
成立至今,建信环保产业不但没有盈利,范围亏损高达30.8%,除了2017年小幅盈利4.5%以外,其余时间都在亏损。而个人投资者在建信环保产业的投资占到了99%以上,也就是说,在2015年4月份,散户成为当时的接盘侠,而建信基金不但享受不菲的认购费,还在多年来的管理费收入中旱涝保收。如今,这只基金的份额已经缩水了超过一半,资产规模更由当初的70.53亿元,下降到了去年底的18.55亿元,降幅超过70%。
而作为建信环保产业的基金经理,姜锋从成立就独自管理,其也是累计担任基金经理超过7年的老将,当下管理的3只基金规模合计有22亿元,而另外2只基金却都获得了正收益。姜锋2007年加入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任研究员,如此资深的专业人士也都放弃了建信环保产业,只剩下被困其中的投资者欲哭无泪了。
另外一只悲催的基金是建信互联网+产业升级,无独有偶,和建信环保产业一样,该基金也成立于2015年,而且成立时正好是熊市行情开启的时刻,导致从此以后净值就再也没有超过1元。就算2017年的价值股大牛市行情,也因为其少有重仓而业绩落后明显,在同类产品平均获得12.6%的正收益情况下,该基金仅上涨了10.26%。除此之外,再也没有盈利过,目前,该基金累计亏损也有28.2%。
基金经理何珅华负责管理建信互联网+产业升级时还是一位新人,截至目前,累计经验也才3年多。但在2015年6月份成立之初,在牛市行情下,这只基金同样吸引了超过28亿元规模,把如此巨款交由新人操作,想想建信基金也是够大胆的,不过敢投资这只基金的投资者似乎更胆大。

固收产品规模占97% 权益发展欠佳原来另有玄机
在公募基金行业中,银行系基金的优势除了有大股东银行的渠道网点多,销售给力以外,其实最主要的还是银行作为权威的信息源,对各行业营业情况都了如指掌,而基金经理正是通过对公司和行业调研进而挖掘出优质的企业,可建信基金在这方面却偏偏不重视。
到去年底时,在6300亿元的规模中,建信基金的股票和混合型基金规模才仅有258.46亿元左右,相比债券型基金的830.27亿元,可谓天壤之别,更别提货币基金的5236.81亿元了。根据《金证研》沪深金融组统计,其权益产品在公司总规模占比中竟然只有4%。
众所周知,作为渠道能力突出的银行系公募基金公司,在多年来的以规模为重的理念下,一直高度依赖银行渠道,同时,也大力发展固收类产品,这种优势是其他公募基金公司不可比拟的。但随着国际投资者的进入和国内投资市场越来越开放,监管层也越来越重视公募基金公司在权益市场上的投资能力,这也正逐渐成为衡量一家基金公司投研能力的核心指标。
但是从《金证研》沪深金融组统计的情况来看,近几年,建信基金旗下产品在股票上的投资占比逐级下降,整个公司似乎有越来越轻视权益产品的迹象。就从2014年至今的情况看,在2014年的牛市行情下,该公司旗下的产品股票资产占比也仅有16.66%,而当年的债券现金占比却高达70.55%。这一年,债券型基金的平均涨幅为19.85%,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涨幅为30.57%、20.14%。
此后的2015年到2018年,建信基金旗下的股票资产占比更是没有超过10%,并且逐年都在降低,已然从2015年的6.48%,下降到了2018年的2.4%。反观债券现金占比,除了2016年在54%的水平以外,其余几年都在80%以上。
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自明,首先,相比权益产品规模占比大的公司,固收产品波动较小,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固收产品规模占比大的公司,其公司整体业绩都能实现盈利,这对于股东来讲自然是最好不过。如果在权益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固收产品的收益完全能够覆盖权益产品的亏损,而如果是权益市场行情火爆,对于建信来说,这份收益也自然不会落空,只是赚的少一点而已,但同时其固收产品的盈利也同样可观。
比如,从2014年到2017年的年报看,2014、2015年股市涨幅可观,这两年其股票差价收入都是盈利的,同时,债券差价收入也是盈利的。2016年,股市行情差劲,股票差价收入出现亏损,但由于规模占比小,所以债券差价收入与各种利息收入完全可以覆盖掉这部分当年的亏损,最终在2016年,建信基金还是保持了51亿元以上的盈利。
而2017年股市大涨,债市差价下跌,股票差价收入与债券差价收入是一正一负,但算上各种利息收入后,债券方面的亏损金额完全可以忽略,最终在这一年建信基金实现了150亿元以上净收益。即便是在2018年股市大跌期间,其股票差价为-39亿元,债券差价为-0.58亿元,但各种利息汇总以后的净收益依然高达196.21亿元。如此稳赚不赔的买卖,基金公司何乐为不为呢?大股东又何乐为不为呢?
建信基金成立于2005年9月,由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美国信安金融服务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持股比例分别为65%、25%和10%。

肥了建信基金大股东 投资者地位几何?
一般来说,既然是银行系的公司,那通过银行渠道销售产品总会有些优惠,而在自己“干爹”旗下销售产品,费用当然也就更优惠了。可建信基金2018年中报显示,其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比例为25.07%,这一水平超过了七成公募基金公司,年报的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比例为24.45%,也超过六成公募基金公司的水平。
基金客户维护费就是指基金公司给银行、券商等代销机构的相关费用。公募基金行业此前一直以做大规模为主要目标,基金公司需要支付较多的客户维护费来换取银行、券商等代销机构的支持,所以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的比重多年来都呈上升趋势,这一点在新基金公司和小基金公司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身为建设银行旗下的建信基金,在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比例上也同样毫无优势可言,不仅让人疑惑。但是别忘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建信掏出来的维护费也是直接给了自己的大股东,这种实现公司和股东“双赢”的好事当然能干就干了,只是似乎对于投资者来说就不那么合适了,买了债券基金的投资者尚且能实现盈利,但买了权益基金的投资者不仅要面临高位接盘亏损累累的风险,同时还要被其大股东剥削,真是没地方说理了。
去年4月19日晚间,建信基金发布董事长变更和总裁变更的公告,宣布现任总裁孙志晨离任,并接替许会斌担任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新聘任张军红出任公司总裁一职。
从资料来看,孙志晨1985年7月加入中国建设银行,历任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筹资部证券处副处长,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筹资部、零售业务部证券处处长,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个人银行业务部副总经理等职务。2005年9月至2018年4月任建信基金管理公司总裁,是建信基金第一任总经理,持续任职超过12年。
而接替孙志晨出任总裁的张军红同样来自建信基金大股东建设银行,公告显示,张军红1992年9月加入中国建设银行,历任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个人银行业务部高级副经理、行长办公室高级经理、建信基金管理公司首席运营官、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投资托管部总经理助理、投资托管部副总经理等职务。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任建信基金管理公司监事会主席。
去年底时,张军红曾发文《发挥机构投资者示范效应,促进股市健康发展》,其表示,公募基金作为市场重要的机构参与者,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挥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示范效应。
还指出建信基金将把握资本市场扩大开放以及养老金入市的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投资能力和审慎的风险管理能力,发掘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投资机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与公募基金行业共启新征程,与广大投资人相伴共成长。
不过,不知道建信基金对于权益和固收之间如此悬殊的规模比例,将如何实现价值投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