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保税区迎来六项利好政策 “信心”和“希望”依旧是关键词

 

连日来,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变化增多,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也加紧出台了一系列科学防疫、精准指导政策,帮助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复工复产、回归正轨。

面向未来,“信心”和“希望”依旧是关键词。

据海关总署消息,2月25日,海关总署召开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增长电视电话会议,就相关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就支持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推出六条措施。

综合保税区是我国参照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园区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优、手续简便。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值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高于全国外贸增幅8.5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2%,同比增加0.7个百分点,对我国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达30%。

通知明确,推进全球维修和再制造业务在区内全面落地实施,支持综合保税区多元化发展;创新海关监管模式,对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仓库管理系统(WMS)等管理系统且具备海关监管条件的区内企业,实施网上监管。

第一,支持自贸试验区优先设立综合保税区,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支持在符合条件的国家级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综合保税区,发挥多区叠加优势。

第二,新设综合保税区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支持发展势头较好的东部地区设立综合保税区,服务地区开放型经济建设,加快推进保税港区等其他类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扩大政策覆盖面。

第三,推进全球维修和再制造业务在区内全面落地实施,支持综合保税区多元化发展。

第四,创新海关监管模式,对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仓库管理系统(WMS)等管理系统且具备海关监管条件的区内企业,实施网上监管。

第五,加大对区内企业信用培育,统筹关区认证资源,对申请高级认证企业的区内企业,加快认证进程,帮助更多区内企业成为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企业。

第六,在区内大力推动“互联网+保税”监管,区内企业向海关申请注册登记、备案或变更的,海关实行网上办理。

据介绍,综合保税区是指设立在内陆地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它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等功能于一身,是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商务部外贸司有关负责人此前也表示,要推动一批“两头在外”加工贸易保税维修项目在区外先行先试,加快推动符合规定的再制造和全球维修项目在区内落地。

最近几天,各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复工率提高,与各方积极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密不可分。

例如在河南,郑州海关出台15条专项措施,借助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的保税功能,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帮助企业解决疫情造成的原料采购及资金困难。

2月26日,人民银行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会议指出,再贷款再贴现资金要向重点领域、行业和地区倾斜,在现有支持领域基础上,重点支持复工复产、脱贫攻坚、春耕备耕、禽畜养殖、外贸行业等资金需求,并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以及对防疫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

 

根据新华社、《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综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