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消纳能力掣肘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风光并网总规模近150GW

新型电力系统是传统能源转型和新能源发展的“心脏”,风、光、水、核等能源都必须借其转化成电能。在“双碳目标”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对电网提出更高要求,以消解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随机性。

新型电力系统是未来能源转型的核心,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已经逐步从新能源建设转至新能源消纳。在市场需求和政策的“双驱动”下,预计新能源消纳建设将迎来快速增长。

新能源发电可以分为核电、风电以及光伏。其中风光发电得益于自身建设门槛较低、政策补贴以及组件成本快速下降,其整体装机规模快速增加。核电机组由于自身运营安全特性,因此发展步伐相对稳健,但长周期来看装机规模扩容的方向性趋势不变。

2022年风光并网总规模将接近150GW,2023年接近200GW,而目前电网消纳能力在100GW左右,如何消纳如此大规模的风光发电成为突出问题。

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多次提及新能源消纳,电网消纳能力已成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掣肘,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着力推进的问题。

新能源消纳建设提速,哪些细分领域具备潜力?特高压外送、微电网、储能等领域均存在机会。

具体来看,跨区特高压外送方向明确,鼓励发展深远海海风项目也会增加对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的需求,预计相关项目落地速度可能加快,新规划项目可能增加;分布式发电则需要微电网等更为灵活的消纳方案,对配网自动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储能则是增加新能源消纳的核心因素,需求将越来越大,但电源侧强制配储等形式仍不成熟,抽水蓄能的两部制电价等储能成本回收机制仍在探索,相关标的更多集中于电池、逆变器、储能EPC服务商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