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技术双重驱动 新能源汽车及智驾产业链迎利好

9月13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下称《方案》),明确提出推进“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进入“金九银十”的消费旺季,新车周期叠加政策支撑有望进一步拉动汽车消费需求释放。《方案》推进智驾向更高阶的L3级迈进,是相关法规完善后产业开始良性发展的信号,汽车供应链,特别是智能驾驶领域有望迎来积极催化。其中零部件相较整车或更为受益,看好激光雷达、国产大算力芯片与线控转向。

在“两新”政策持续发力、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及时出台、智驾技术升级和产品焕新等利好因素驱动下,乘用车市场2025年以来延续去年的良好表现,特别是新能源板块表现尤为突出,成为引领增长的主力军。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9.1万辆和13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4%和26.8%。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22.4万辆,同比增长1倍,继续呈现良好态势。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962.5万辆和9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3%和36.7%,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5%。

随着汽车产业进入智能化时代,智驾成为影响购车决策更为关键的因素。《方案》称,要深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据媒体报道,工信部将于近期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标准公开征求意见,预计于今年年底发布。除了智驾政策有望不断带来催化,当前高端智能化配置加速上车,10-20万价格、具有城市NOA功能的车型渗透率有望加速,或带动智能化产业进程,高阶智驾有望迈过导入期,进入快速渗透期。行业智能化加速发展带来的智驾渗透率提升也有望带动零部件企业智能化进程,从而带来更大的价值增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