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证研》巽风/作者
2025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发布,多条建议均与光伏关系密切。其中,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推进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强国。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促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
此外,2025年10月26日,国家能源局重磅发布1-9月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7.2亿千瓦,同比增长17.5%。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27亿千瓦,同比增长45.7%。前三季度光伏装机规模为240.27GW。
在此背景下,光伏产业指数是如何反映行业技术变革及上市公司发展情况?
一、“两大驱动力”下,光伏产业持续发展
光伏产业链可大致分为上游硅料和硅片制造、中游电池片与组件生产、下游系统集成与储能三个主要环节。
上游环节主要涉及金属硅、多晶硅、硅片以及银浆等,国内企业(如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等)凭借技术迭代与成本降低,在全球供应体系中掌握主导权。
中游电池与组件环节则是光伏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阵地,涵盖电池片、EVA胶膜、POE胶膜、逆变器等组件。目前,新型电池技术不断进步,光电转换效率持续提升。
下游系统集成与储能设备环节则随着储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与分布式光伏的广泛普及,迎来了发展新机遇。储能技术的成熟有效解决了光伏电力间歇性、波动性的问题,而分布式光伏的推广则让光伏电力更贴近用户侧需求。
经历多年的高速扩张后,光伏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市场结构和技术路径正在重新平衡,成本优势与政策支持共同支撑产业持续发展。
技术方面,效率提升驱动成本下降,是光伏产业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近年来,光伏技术经历了从P型到N型的转变,多种技术路线并存互补,不断提升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和降低度电成本。
此外,国家双碳战略为光伏产业提供了明确发展路径。2025年9月12日,三部门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依托能源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稳定电力装备需求,加快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今年以来,光伏行业“反内卷”行动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重点聚焦硅料环节的产能整合,同时强化产业链价格监管。
二、聚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光伏产业指数年内涨幅超30%
近期光伏主题指数基金表现亮眼,截至2025年10月31日,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年内涨幅达30.38%。
指数特性上,中证光伏产业指数精选50只光伏全产业链成分股,覆盖硅料、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等环节。参照申万二级行业分类,其中32只成分股为光伏设备,占比70.13%;2只为电网设备,权重占比10.19%:8只为电力,占比6.02%。
中证光伏产业指数汇集了A股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众多细分龙头,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占比高。该指数前十大权重分别为阳光电源、隆基绿能、特变电工、TCL科技、通威股份、正泰电器、TCL中环、晶澳科技、德业股份、天合光能。

其中,阳光电源作为该指数第一大权重股,占比19.96%。其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受益于海外储能需求高景气,阳光电源高盈利的海外发货更高,带动储能业务高增长。阳光电源2025年Q1-Q3营收664亿元,同比增长32.9%,归母净利润118.8亿元,同比增长56.3%。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光伏主题指数基金,华夏中证光伏产业ETF、广发中证光伏产业指数A、博时中证光伏产业指数A等指数基金,紧密跟踪中证光伏产业指数。
总的来说,随着储能成本下降、电网智能化水平提升及政策框架优化,光伏产业与储能、电网、氢能等多种清洁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协同推进。
免责声明:
本机构撰写的报告,系基于我们认为可靠的或已公开的信息撰写,我们不保证文中数据、资料、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中的数据、资料、观点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信息分享和参考,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中的任何数据、资料、观点、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阅读者自行承担风险。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主要以电子版形式分发,也会辅以印刷品形式分发,版权均归金证研所有。未经我们同意,不得对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不得用于营利或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