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链式思维”析“专精特新”

2022年9月2日是北交所宣布设立一周年的日子,北交所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市场对北交所培育赋能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充满期待。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四批43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完成公示,在完成认定程序后将正式发布。至此,我国已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约9000家。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有361家专精特新企业,在北交所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有23家;另外新三板挂牌专精特新企业已达391家,上市资源储备丰富。

但是,大部分专精特新企业规模较小,市场关注度偏低,信息获取难度大,解析研究门槛高,常让投资者无所适从,影响了参与热情。

今天和大伙儿分享:如果将视角放大延伸至产业链维度,先观察“一串儿”公司,再聚焦回一家企业,许多研究“专精特新”们的痛点难点可迎刃而解,这就是解析这类“小而美”、“专而精”创新型中小企业需坚持的“链式思维”。

从产业链视角分析专精特新“小巨人”,主要抓住四个观察要点:

 

一、观前方:牢牢盯住“链主”、“链长”

一般而言, “链主”是具备很强把控力的最终产品生产者(如主机厂),“链主”获得的订单价值将向中游上游传导,带动全链需求,形成中上游企业的订单、收入和利润,“链主”生意兴隆,链上“小巨人”们的日子也会很“滋润”。研究这类企业,在弄清楚它们在生产什么后,马上要弄清楚产品卖给了谁、占多大份额,最终会安装在“链主”的什么产品里。“链主”常是市场焦点,研究信息相对更加全面丰富。把“链主”的行业地位、核心竞争力、财务质量等等分析清楚,把“链主”的在手订单,合同负债、预收款等等整理明白,链上“小巨人”们的景气度基本就可了然于胸。军工行业的例子就十分典型,当下游央企“链主”们订单饱满时,中游和上游“专精特新”们的生产经营就能相对顺利。

 

二、观上下:厘清各环节利润分配格局

产业链上下游各路英雄能分配到的利润是有差异的,这是基于供需关系、技术水平等博弈出来的结果。例如,研发强度高,积极创新、技术领先的企业,往往议价把控能力更强,能拿到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利润率就有保障。具体而言,通过比对“小巨人”及其上下游企业的净现比、收现比、付现比、应付/应收账款比、账期长短等指标,即可评估出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判断其在利润分配格局中话语权的强弱。例如,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上涨,上游企业议价能力加强,新能源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格局向更有利于它们的方向倾斜。

 

三、观左右:洞察竞争格局变化

链上卡位的“小巨人”并非永远高枕无忧,竞争激烈中,链上并行的同业伙伴,链外(或所在节点外)伺机而动、力争入局的竞争对手们,都可能会在一瞬间打破平衡,改变现有竞争格局。一旦生产工艺落后,技术路线走偏,就可能从链中败落,被淘汰出局。对企业而言,在产业链内外研究同业,其实就是在研究自己;对投资者而言,把目标企业链外链内的竞争对手吃透了,这家企业也就基本吃透了。

 

四、观全局:评估全链优势和安全壁垒

产业链上的“小巨人”们看似在为自己“打工”,实则都在为全链“打工”,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例如,如果产业链韧性差,某一个关键技术或生产节点出现断点,就会削弱全链竞争力,进而影响链上每一家企业,而企业如果主营业务单一,客户集中度过高,抗风险能力偏弱,受到冲击会更明显。因此,研究专精特新企业,万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产业链所在行业的整体景气度,行业内其他产业链的竞争力,所处产业链的综合技术优势等都需做全局性观察。筑有更高的城墙,围有更深的护城河,产业链上“小巨人”们才更具投资价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