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企业发布固态电池在技术突破、性能提升、量产进度等方面信息,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固态电池优势突出,技术演进方向较为确定,同时下游需求空间巨大,设备、材料等相关产业链环节有望迎来投资机会。随着固态电池进入小规模应用阶段,后续需关注影响行业“向前一步”的三大技术难题。
固态电池是锂电池的终极形态,用固态电解质层取代了锂电池隔膜和电解液的功能,具有更高比能、更安全、更迅速、更长寿的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和低空飞行领域需求空间广阔,其中正极、固态电解质价值量占比较高。2024年,半固态电池已实现上车使用,全固态产品频出,市场预计2026-2027年有望实现量产上车。
从需求空间来看,消费锂电、eVTOL等成本不敏感的市场构成了产业初期的发展动能,具有良好的需求结构,其技术具有一定颠覆性,为新进入者提供了发展空间。远期固态电池渗透率有望超50%,或将令产业格局发生巨变。、
目前固态电池量产在电池工艺设计材料、结构和加工工艺上面临三大难题:一是高导电解质材料。固体离子电导率一般大幅弱于液体,会限制电池的快充性能,并影响循环寿命;二是界面工程。固态电池的固-固界面接触较难做到完全贴合,且容易脱离,造成界面电阻大,循环性能差;三是低成本制造工艺。目前产业界尚无规模化量产的路径。
从投资角度来看,当前固态电池处于从主题投资到产业小规模应用的过渡阶段,对技术路线、量价等均没有相对确定的指引,但企业产品逐步成熟,并在一些高端刚需场景开始应用。通常来说,小规模应用情况看消费,大规模量产情况看设备和供应链。而上述三大量产难题的解决有助于推动行业真正“向前一步”,后续可关注相关产品的性能、应用场景、客户、试验线的成本与良率等产业化落地信息。
免责声明:
本机构撰写的报告,系基于我们认为可靠的或已公开的信息撰写,我们不保证文中数据、资料、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中的数据、资料、观点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信息分享和参考,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中的任何数据、资料、观点、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阅读者自行承担风险。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主要以电子版形式分发,也会辅以印刷品形式分发,版权均归金证研所有。未经我们同意,不得对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不得用于营利或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用途。